导航菜单
首页 >  声音 陆俭明  > 声音

声音

2023年12月16日,丝路华教联盟正式成立。图为启幕领导与嘉宾合影。受访者供图

成立丝路华教联盟,是为了践行“和平合作、开放包容、互学互鉴、互利共赢”的丝路精神,推动“海丝”沿线国家华文教育机构深度合作,在教师培训、人才培养、文化体验、校际交流、资源建设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、资源共享、共同发展,助力高质量共建“一带一路”。

2023年12月16日,与会嘉宾为丝路联盟启幕。受访者供图

中新社记者:“海丝”沿线国家华文教育走过了怎样的一段路?

历史上有书面记载的最早的华文学校——印尼明诚书院。图源网络

中新社记者:“海丝”沿线国家华文教育呈现哪些新特征和新需求?存在哪些难点?

胡建刚:随着“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”建设走深走实,“海丝”沿线国家华文教育呈现四个特征:

2022年第八届“中华文化大赛”举行云颁奖典礼。受访者供图

同时,“海丝”沿线国家的华文教育,也正面临着华文教师数量存在缺口等问题。此外,诸多在线青少年教育机构转战海外中文培训赛道,借助信息化技术快速拓展中文教学空间,在一定程度上也挤压了传统华文学校的办学空间。

2023年“华文教育·华文教师”研习班走进福建漳州龙人古琴文化村。受访者供图

中新社记者:如何共推“海丝”沿线国家华文教育持续发展?

胡建刚:针对以上新需求与新问题,建立一个面向“海丝”沿线国家华文教育领域的有效沟通与合作平台,就非常有必要。秉持“互助、共享、双赢”理念,才能有效打通“海丝”沿线国家华文教育发展的堵点。

丝路华教联盟成员代表签约,开启合作。受访者供图

2023年12月24日,“华文教育-华文教师”研习班联欢会表演川剧变脸。受访者供图

中新社记者:华文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?

胡建刚:华文教育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在大力推动华文教育产业化、中华文化传播社区化两个方面大有可为。

推动华文教育产业化,必须引导、支持联盟成员与走出去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中国企业加强联系,精准把握各类企业需求,为在地化发展的中国企业提供全口径、定制式的语言文化系列服务。在此基础上,倡导联盟成员强强联合,资源共享,协同制定行业标准,共创华教产业品牌。

海外华文学子共联欢。受访者供图

“中华文化大乐园”走进老挝。受访者供图

一所华文学校,就是一个中华文化中心,具有社区型文化传播的特点,具有较强的可接受度。“海丝”沿线国家华文学校须基于多元文化理念,打造中华文化社区传播的本土化品牌项目,推动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各地区文明的交流互鉴,持续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架起“民心相通”的桥梁,夯实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民意基础。

相关推荐: